尊敬访客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纤检》杂志 官网!

姚穆:我国纺织业到了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

摘要 : 姚穆院士以“纤维及纺织品质量提升及创新发展”为题在纤维和纺织产品质量提升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虽8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言语铿锵。所谈见解和观点引发与会达标思考和热议。
    姚穆院士以“纤维及纺织品质量提升及创新发展”为题在纤维和纺织产品质量提升论坛上做了精彩演讲。虽8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言语铿锵。所谈见解和观点引发与会达标思考和热议。
“这是因为中国纺织纤维和纺织产品正面临世界上两重打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纺织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中国纺织产业原料和产品性能必须‘创新驱动、质量为先’提升质量。在此关键时期,纺织检测技术、纺织检测工程、纺织检测仪器设备、纺织检测标准必须领先驱动,为中国‘两个一百年’,做出最大贡献。”

姚穆院士分析了中国纺织产业是全球纺织加工生产第一大国和应对新环境的方针后,鲜明指出,我国纺织纤维和纺织产品“质量提升”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首先,纺织品的品种多种多样,使用的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具体需求各有特点。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更提出特殊的要求。

宇航员出舱用的航天服,外面是真空,里面最少也需要0.7个大气压。表面层织物必须保证不漏气,要有足够强度,不会涨破,也不会鼓胀得不能活动。朝向太阳方向,表层温度285℃;背太阳方向零下160℃,首先必须高温不软,低温不脆,衣服内要保持28℃ ~32℃,要有冷区的补热和热区的隔热降温;还要保证耐紫外线破坏,耐高能射线等。

导弹和火箭的喷火喉管,高温1600℃以上的燃烧气体喷出,气流对喉管表面的摩擦喷刷要保证喉管曲面16-20分钟不被破坏和变形。

大飞机的刹车盘,在数十吨、百余吨重量的大飞机降落时,接触地面时飞机线速度300公里/小时(83/秒),在18-20秒内刹停,这时飞机的动能在摩擦盘中全部转变为热能,几千度高温不会烧蚀掉。碳纤维/碳颗粒复合材料可以承受大飞机几十次降落不损坏。

在许多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化学作用下,纺织纤维和纺织品的高性能要求非常复杂。这里至少要知道五个方面的因素:原理、方法、指标、仪器、标准。而这五个方面又是相互交叉的。这里讨论纤维和纺织制品两类指标因素。

纺织纤维在纺织设计中应用的指标是从1875年在英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纺织会议开始的,到现在有140年的过程。纺织纤维纺纱应用指标主要有:长度、细度、强度、初始模量(比模量、模量变异系数)、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断裂比功)、回潮率、含杂率(分不同的品种杂质和化纤的油剂率)、疵点含量(各种影响纱线品质的疵点数量)、颜色(色特征、色均匀度等)、光泽(反光亮度、均匀度等),另外部分纤维还有卷曲数或转曲数、卷曲弹性(回弹恢复率)、棉纤维的成熟度、麻纤维的残胶率以及功能纤维的功能指标。

这些指标对不同纤维都具有不同要求,多年来已形成许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和分级规定,根据纤维的测试、定位、使用、纺织工艺设计等,在当前“质量优先”的指导方针下,这些指标的规定、测试、发布、标准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发生变化的形势下这些标准的规定、测试方法、需要重视的重点等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后,他从棉纤维和毛纤维指标和性能检测、纺织产品的新型检测指标,以及纺织产品的新型检测指标等角度阐述了纤维检测领域的新挑战及如何应对挑战的方向。

上一篇:孙瑞哲:明晰纺织服装发展新方位 共创行业...
下一篇:刘嗣元:对湖北纤维和纺织产业质量提升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