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纤维保暖性的几大指标
小编找到了几种纺织纤维的保温性测评指标对比,与您共享。
比热C
比热的大小反应了纺织纤维材料释放或存储热量的能力。比热是指1g纺织纤维温度变化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大小。比热变化收外部条件影响较大,比较容易反映出纤维的冷热触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锦纶比热大,温度不宜变化,夏天会有明显“冷感”。而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比热也同样会增大;环境相对湿度大,比热变化也会随着回潮率增大变化比较明显。
导热性
导热系数λ是判断纺织纤维的重要指标之一。
定义: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温差1℃,每小时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单位:Kcal/m·℃·h;W·m/m2·℃。
一般来说,导热系数越高,导热性越好,保温性越差。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静止空气导热系数最小,保暖性就越好。湿度越大,保温性就越差。
单单从导热系数来看保温性,蚕丝≥羊毛>棉>涤纶。
其他指标
纺织纤维保温性有些时候还会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考量:
-
绝热率:表示纺织纤维材料隔绝热量传递保温的性能。隔热率越大,保温性能越好。
-
克罗值(CLO):室温21°C,相对湿度小于50%,气流为风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最舒适的状态下所需要的热阻大小。克罗值越大,保暖性越好,舒适度也越好。
-
保暖率:保暖率是用织物保暖仪器测得的指标,保暖率越大,保暖性越好。
影响保温性的其他因素
-
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保温性越好;
-
湿度:湿度越大,保温性越差;
-
体积重量:保暖材料体积重量大, 厚度大,蓬松度大,富含静止空气多,保温性越好。
增强保温性的措施施
-
尽可能多增加静止空气数量,例如增加中空纤维,采用膨体纱,增加被子纤维填充量,使用多孔结构纤维材料等;
-
选用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如羽绒被,羊毛被,蚕丝被;
-
降低面料冷热触感,在面料表面进行磨毛磨绒处理,减少面料与皮肤直接接触面积,增强面料的温触感。
版权声明
-
阅读(31)
-
阅读(24)
-
阅读(23)
-
阅读(24)
-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