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选
    |
    资讯·快报
  • 资讯·快报
    2025, 600(9):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述评
  • 专题·述评
    黄剑
    2025, 600(9): 22-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学生服监管中“双送检”制度的实施困境与对策,旨在通过细致分析当前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与问题,进而针对性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 专题·述评
    王小志, 高明辉, 张恒斌, 马翠, 陈浩
    2025, 600(9): 25-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山东省作为我国蚕茧生丝产业的重要发源地和传统优质产区,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升级等,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得到一定发展,行业规模逐渐趋于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战略部署,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自2020年起,在山东省创新性地开展了为期5年的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旨在构建科学规范、可复制推广的蚕茧生丝质量监测体系。试点工作采用了全产业链覆盖、全要素监测、全主体参与的“三全三化”新监测模式,监测试点取得了预期成效。基于翔实的数据分析和深入的行业调研,摸清了近年来山东省蚕茧生丝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了目前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质量改进和产业发展建议。
  • 专题·述评
    杜晓冬, 朱宝磊, 袁梅, 孟晓倩, 孙思远
    2025, 600(9): 30-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内地棉区恢复发展与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济宁市质量计量检验检测研究院联合多方,2023年至2024年开展黄河流域棉花生产过程监测质量提升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创新架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依托良种遴选、技改驻控、标准制定三大举措,构建棉花全链条质量监测体系,推动“棉花产业全链标准化”模式落地。具体成果:(1)鲁棉研40综合品质优势突出,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其亩产量达351千克,为142 千克/亩,其颜色级白棉占比81.6%,平均长度28.5 mm,长度整齐度指数平均值为82.8%;(2)制定三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取得“三降三升”成效;(3)凝练“数据驱动闭环优化”方法论。通过采集全链条数据,关联分析多因素,建立质量图谱,从而逆向指导生产,确立优势品种、加工时段、落叶剂控量等核心生产要素。未来,济宁质量计量院将推动监测网络向多地域延伸,推动跨区域经验推广,为全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山东经验”。
  • 专题·述评
    李金伟
    2025, 600(9):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产业各环节大数据平台逐步建立健全,为籽棉集约化检验奠定了必要基础。科学、高效、准确的籽棉检验结果及数据平台的建立,意义重大:其一,能整合加工企业籽棉检验流程,降低收购成本,为交易双方搭建以质论价平台;其二,可助力加工企业依精准结果调整加工工艺,实现 “因花配车”,为提升棉花加工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其三,作为棉花产业大数据平台链的补充环节,能为政府部门提供籽棉质量及品种监测数据,为当地棉花种植与生产决策、规范棉种市场及挑选适宜本区域种植的棉种提供参考依据。
  • 专题·述评
    周斐
    2025, 600(9):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生丝公证检验在丝绸产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对生产质量、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旨在为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丝绸产业在质量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 质量·监测
  • 质量·监测
    陈泉泉
    2025, 600(9): 4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研究纺织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通过分析当前纺织品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纺织品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 质量·监测
    卢嘉杰
    2025, 600(9): 45-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广东地区气候湿热,储备棉经长时间储存后会发生质量变异,探索储备棉质量变异对棉花品质指标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科学储棉的管理水平。本文通过试验设计,在规范受控的仓储条件下,模拟棉花受压压缩储存的情景,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对储备棉的品质指标进行监测,由于棉花质量变异来源于多重因素,本文利用SPSSPRO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储存环境温度、湿度、储存时间、回潮率、存放层高等影响因素纳入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探讨广东储备棉质量变异对棉花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备棉质量变异对黄度、反射率有显著性影响,黄度增大,反射率下降,断裂比强度发生轻微下降,而长度、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几乎不受影响,储存前后维持在相同的质量水平。最后提出了棉花储存变异指数的初步构想,量化储备棉质量变异程度,为科学储棉提供数据参考。
  • 质量·监测
    尹奥, 周宇航, 梁卫荣, 董俊哲
    2025, 600(9): 50-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22—2024年进口棉花检测大数据,分析我国进口棉花品质指标的主体范围,总结不同主体指标各等级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年进口棉花的品级合同指标M级相符率最好;长度合同指标相符率较高;马克隆值合同指标G5范围较其他范围相符率略高,不同指标不同时间段品质符合率略有所波动。综合认为:2022—2024年进口棉花主体品质级别占比高,且一致性好,主体指标范围品质符合率高。
  • 质量·监测
    邱吉辉, 白雪, 李鑫
    2025, 600(9): 5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保监管棉公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2023年度喀什地区新疆监管棉花预约重量与过磅重量差异在100 kg以上的棉花进行复测,重新计算公定重量。结果发现:97.35%的棉花复测毛重降低,回潮率差值集中在-0.3%~0.2%,公定重量之差占原测值的比例区间范围为-0.9%~0.4%。探讨了堆放时间及环境温湿度、检验因素、加工企业、人为因素、包装方式对公定重量的影响,并结合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建议。
  • 质量·监测
    温智君, 李珊珊, 尹进, 汪福坤
    2025, 600(9): 57-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盲盒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难题,深入分析其监管挑战与现有抽检方式优劣。通过加大抽样数量、针对性检验项目、保留检验证据、灵活转换抽查方式及多种方式结合等策略,以及制定专项方案细则、完善盲盒质量监管手段等方式,为盲盒玩具产品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
  • 检测·技术
  • 检测·技术
    郭淑儒, 罗利玲
    2025, 600(9):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构建高吸水性树脂(SAP)抑菌性能评价体系,探究灭菌方式、接触时间及取样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为测试菌种,对比高压蒸汽灭菌(121 ℃、30 min)与紫外线灭菌(254 nm、30 min),设置1 h、2 h、24 h接触时间,采用固定比例和动态定量两种取样法。结果显示:(1)紫外线灭菌组抑菌率(58.01%)显著高于高压蒸汽灭菌组(48.66%,p<0.05);(2)接触时间延长至24 h时抑菌率提升至80.90%,较1 h组提高37.62个百分点;(3)动态取样法抑菌率达63.50%,较固定法高3.45个百分点,且数据稳定性更优。研究表明,紫外线灭菌更利于保留材料抗菌活性,接触时间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动态定量取样法能够更客观反映材料抑菌特性。
  • 检测·技术
    欧锐贤, 梁花, 蔡妙莹
    2025, 600(9): 64-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法测定改性纤维中苦参碱含量的方法,并对方法的基质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样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样液经C18色谱柱分离,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苦参碱在0.2 μg/L至 1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10 μg/kg,方法平均回收率在82.53%~90.43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6%~3.2%;并探究方法不同成分织物基质的基质效应,发现基质抑制效应从强到弱依次为合成革(PU)、锦纶纤维、聚酯纤维、棉纤维,研究了基质补偿和消除方案,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检测·技术
    徐静, 雷英, 龚欣宇, 马瑜
    2025, 600(9): 68-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新疆监管棉含杂率检验流程作系统化梳理,结合最新标准、技术规范和实践工作,介绍检验流程的关键要点;同时提出在抽样环节增加视频监控、在样品制备环节开发自动制样装置、开展全自动原棉杂质机对皮辊棉含杂率的方法学研究等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新疆监管棉含杂率检验的严谨性和工作效率。
  • 检测·技术
    胡杨楠, 邓文杰, 罗黎姿
    2025, 600(9): 71-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了解鲜茧丝与干茧丝的质量差异以及探寻形成质量差异的原因,本文以广西河池宜州地区的蚕茧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煮茧工艺下分别缫制成干茧丝和鲜茧丝,通过对缫丝过程丝胶的流失变化以及对应的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煮茧后,鲜茧的丝胶溶失率均高于干茧;鲜茧的万米吊糙次数明显高于干茧;鲜茧丝的断裂伸长率、抱合力、洁净等指标均低于干茧丝,而两者断裂强度没有规律性差异。
  • 检测·技术
    张一, 蒋彬, 宁贺佳, 贾真, 陈彦彤, 杨子豪
    2025, 600(9): 75-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棉花短纤维率检测方法中存在人工放样操作误差大、复现性低、效率不高等问题,研制开发了棉花短纤维率样品自动化放置设备。该设备采用模块化架构,由夹棉、进棉、测试台三大核心模块及智能控制单元组成。夹棉模块通过高精度气动夹持器与直线导轨实现棉条精准抓取与移送,进棉模块借助喇叭口、皮带传送装置及夹持收窄结构完成棉条二次定宽整理,测试台模块结合长滑台导轨、升降梳针台及双位置传感器校准保障放样位置重复性。控制上采用“上位机-国产MCU”二级架构,结合平头接触式位置传感器与反射型红外光栅传感器实现精准控制与高效协同。
  • 标准·论坛
  • 标准·论坛
    刘慧慧, 王海娟, 田恬, 唐孔科, 孙剑涛, 史清源, 丁伟, 马艳丽
    2025, 600(9): 80-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GB 8965.2—2022《防护服装 焊接服》是我国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焊接服的生产与使用,保障焊接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本文通过对该标准实施情况的统计分析,从标准技术内容、实施情况、实施效益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及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准·论坛
    杨钧茹, 张倩, 韩冰
    2025, 600(9): 8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纺织技术持续创新与发展,新型纺织材料不断涌现,部分检测标准逐渐呈现出一些局限性,本文根据日常纺织品甲醛检测工作的实际经验,深入分析了GB/T 2912.1—2009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适用范围、样品制备与保存、试剂要求、操作步骤、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和定量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旨在提高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纺织品甲醛检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的相应修改意见。
  • 标准·论坛
    李双丽, 张川, 李晓龙, 饶勤
    2025, 600(9): 86-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纺织品织物透气性测定的新旧标准进行系统性技术比对。对照结果表明,新标准在试样取样、预处理、设备校正、测试流程及数据修约等方面提出了更严谨、科学的要求,显著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通过删除部分冗余内容,优化操作环节,新标准更好地契合纺织行业技术发展和检测需求的变化。本文旨在为纺织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提供清晰的技术指导,推动新旧标准的平稳过渡与有效实施。
  • 标准·论坛
    张成森, 邵龙, 王敏, 张志伟, 孙仲翔
    2025, 600(9): 89-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GB/T 6499—202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与GB/T 6499—201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两版标准,证明了标准修订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为标准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标准提供参考。
  • 标准·论坛
    刘娜
    2025, 600(9): 92-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比分析了GB/T 31900—2024《机织儿童服装》与GB/T 31900—2015《机织儿童服装》,在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外观质量、内在质量、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变更与差异,供相关面料、服装生产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参考。
  • 标准·论坛
    陈灿良, 张煌博, 吴亚平
    2025, 600(9):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防雨套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装,因其兼具服装的可穿性及防雨功能性,雨雪天气下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本文对FZ/T 81025—2024《防雨套装》的标准内容进行解读,以便相关检测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标准。本标准的实施充分填补了纺织行业在防雨服装标准的空缺,有利于生产企业作为质量控制依据及相关检测单位对该类产品的理解和运用,促进防雨套装在市场上品质的提升。
  • 研究·应用
  • 研究·应用
    陈浩, 方成, 杨磊
    2025, 600(9): 10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煮茧是生丝生产和蚕茧质量检测的重要工序,煮茧质量直接关系到生丝质量、原料消耗和茧丝主要质量指标的准确性。目前,国内开展蚕茧质量检测的机构所采用的煮茧设备均为小型煮茧机,其中以HL600X型应用最为广泛。此型煮茧机的操作和培训等工作目前均依赖实体设备进行,存在学习培训效率低下、水电气等资源消耗显著、高温高压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等弊端。因此利用Python在虚拟仿真领域具有的诸多显著优势,研究了基于Python的小型煮茧机虚拟仿真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煮茧机操作的全流程虚拟仿真模拟,提供了一种小型自动煮茧机操作和培训的全新方法。
  • 研究·应用
    刘媛媛, 从明芳, 梁慧芳, 叶翔宇, 胡雁, 刘慧
    2025, 600(9): 104-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祖先智慧的结晶。本文对联合国纺织非遗项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了梳理,对其纺织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针对纺织非遗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存在的如缺乏创新、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全世界纺织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研究·应用
    姜华强, 鲍军方, 苏卫东, 纪晓杰, 李彦彪
    2025, 600(9):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棉花公证检验后留样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高、效率低下、成本高、易混淆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棉花留样打包机的创新性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该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下压机构、移栽机构和提升机构的设计,实现了棉花留样打包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化。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打包效率高等优点,其成功研制可显著提高实验室检验环节棉花留样的打包作业的生产效率、准确性、安全性,显著提升了棉花公证检验留样的智能化水平。
广告合作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